許多人會透過貸款來解決資金需求或應對突發狀況,部分銀行也提供線上貸款服務。然而,網路貸款詐騙層出不窮,若不慎落入陷阱,不僅無法成功借款,還可能遭受財產損失。
一名張姓男子因急需貸款,透過Facebook搜尋線上貸款資訊,發現一個粉絲專頁聲稱可提供貸款服務,便主動私訊詢問。對方要求張男提供身分證、銀行資料及貸款金額,並表示若至指定地點購買手機並辦理門號,即可獲得優惠利率。張男依指示前往超商與對方會面,對方隨即要求他至電信門市購買兩支手機並辦理門號,隨後將手機交給詐騙集團。
幾日後,張男透過LINE聯繫該貸款專頁,卻發現對方已讀不回,貸款款項也未匯入帳戶,這才驚覺遭騙。最終,他損失了兩支手機及綁約的電信費用,共計超過新台幣13萬元,更嚴重的是,他的銀行帳戶遭詐騙集團利用為人頭帳戶,成為警示帳戶,導致信用受損。
常見貸款詐騙手法
詐騙集團手法多變,尤其針對網路貸款,常以「新辦手機抵利息」或「月租費可當貸款本金」等話術,誘騙借款人辦理手機門號,並藉機竊取個資。以下是常見的貸款詐騙手法:
- 冒用公司資訊:詐騙集團仿造知名銀行網站,建立假借貸平台,誘導受害者提供個資。 
- 不明廣告陷阱:透過社群媒體或簡訊發送假貸款廣告,提供不明網址,誘使民眾進入網站註冊。 
- 標榜「免聯徵,保證過件」:合法貸款機構都需經過審核及聯徵,任何聲稱免審查且保證過件的,皆應提高警覺。 
- 要求提供個資及帳戶:詐騙集團會要求借款人提供身分證、存摺、密碼,甚至申辦手機門號,切勿輕易交出重要個資。 
- 詐騙話術:「帳戶內要有資金流動,才能提高貸款額度」,此類說詞往往是詐騙手法,實際上是誘騙受害者轉帳。 
警方提醒
刑事警察局呼籲,詐騙手法日新月異,民眾應保持高度警覺,不輕信網路上的貸款廣告,並強化防詐意識,以免遭受財務損失。如有疑問,可撥打 165 反詐騙專線 進行諮詢,以保障自身財產安全







 
		 
		